守衛我城

材質
焊鐵

尺寸
高3600 x闊4200

年份
2021

兒童語音導賞

東望洋炮台(包括聖母雪地殿聖堂及燈塔): 燈塔松濤古韻存


傳聞百多年前,當時航運發達的澳門,很多居民在船上做水手,他們的妻子經常會跑上澳門半島海拔最高的東望洋山(又名「松山」),遠眺海洋的船隻等待丈夫歸來。東望洋山上有座教堂,教堂旁有個古鐘,每當有船隻靠岸,就會有人敲鐘告知附近的婦女,更會因為船隻歸來方向的不同而敲擊不同的節奏,方便等待者知道是否心中盼望的船隻。

這則傳聞中可能確有其事,因為東望洋山絕佳的地理位置,炮台、教堂及燈塔匯聚一堂。別看現時東望洋山周遭樓宇幢幢,在當時未填海之前,東望洋山之外汪洋一片。為抵禦外敵,澳葡政府於1622年開始計劃修築東望洋炮台,炮台就被列為軍事禁地,沒有批准外人都不能擅自闖入,僅有每年8月5日「聖母雪地殿祝聖紀念日」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給公眾;直至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,80年代才完全對外開放,完整保留至今。

這三者中存在年份最古老的教堂名為「聖母雪地殿教堂」,始建於1622年,祀奉雪地聖母和護衛航海的聖若翰洗者。而在1996年的修繕中,竟然於天花板和墻身之中發現殘存的壁畫,當中融合了蝙蝠、盆栽、石獅子和牡丹花等中國元素,技法更是採用中國畫技藝,透露出中西合璧的藝術融合之光,在澳門的教堂中獨一無二,是澳門多元文化又一證明。

這座教堂傳說頗多,當中有個傳說最具護衛航海意味。傳聞有數艘葡萄牙貨船來澳時遭遇風暴,迷失方向之際,突然見到有束光在眼前閃爍,將船隊引領至澳門;這束光正是從東望洋山發出,葡人相信是聖母顯靈,為海上行船點亮回家的路,而這傳聞恰好與教堂旁邊的燈塔相聯。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4年(清同治三年),翌年九月啟用,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燈塔之一,也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,它的坐標更成為澳門在世界地圖的定位,現今仍在為無數海上航行的船隻服務。

東望洋山的炮台、教堂和燈塔這三個特色建築為澳門八景之一,又名「燈塔松濤」,早在澳門政府發佈的貨幣、郵票及旅遊紀念品中隨處可見,是澳門城市形象大使之一,已融入本地人的生活當中,是澳門的地標性建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