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質
焊鐵
尺寸
高2600 x闊4850
年份
2021
兒童語音導賞
關閘: 連接澳門與祖國的臍帶
自2003年中國開放赴澳自由行以來,每年來澳旅客數以千萬計。在澳門眾多通關口岸中,又以關閘口岸是來澳旅客心中的寵兒,亦是澳門居民的首選,更是生活物資運送的主要關口,不愧是澳門客流量最大的通關口岸。
但幾百年前的它並非如今這個模樣,當時澳門還沒填海造陸時,是一座孤島,在江水的作用下,大量的泥沙堆積,拼成一條連接內地與澳門狹長的沙堤;因澳門地形輪廓宛如蓮花,所以時人稱此沙堤為「蓮花徑」。在16世紀中葉,葡萄牙人來澳居留經商,那時明朝政府為了更好地管理華夷往來,在「蓮花徑」上設立關城,這座中國城樓式建築上有一塊刻有「孚威鎮德」的匾額,門楣碑石上刻有「關閘門」,後世人稱「古關閘」,其設有官兵把守,每月開關六次,為澳門提供糧食和生活用品。
這座古關閘一度存在兩百多年歷史,後期因1849年的中葡軍事衝突被拆除,只殘留「關閘門」的石碑在市政署大樓中保存。取而代之的是一棟葡式的凱旋門建築,俗稱「關閘拱門」。它距離古關閘300多米,現今仍能在關閘邊境大樓附近看見。這棟城門資訊豐富,門頂刻著的葡文是葡國海軍艦隻的訓令,亦是著名葡國詩人賈梅士的詩句:“A PÁTRIA HONRAI QUE A PÁTRIA VOS CONTEMPLA”,翻譯成中文是「祖國永遠懷念為她爭光的人」。關閘拱門還刻有以葡文寫成的四個日期, 分別為1849年8月22日、1849年8月25日、1870年8月22日及1871年10月31日,它們指代的是「亞馬留被刺」、「白沙嶺事件」和關閘動土、完工日期。
關閘的更替歷史故事豐富,見證澳門數百年風雲。不過作為平民百姓,或者普通旅客的一員,更加重視的是通關的流暢度。1993年澳葡政府恢復出入境邊檢,建成出入境驗證大樓,設有東西兩翼大廳和中央大樓,還有一條直通拱門的觀光走廊,關閘拱門就這樣結束了它的「工作」。關閘向來是連結澳門與內地的紐帶,見證了澳門數百年跌宕起伏的歷史變遷,對澳門人及廣大旅客都有不同的意義。